簡單生活 如何透過極簡主義讓你變得更快樂
這禮拜Netflix出了一本新的影片,”極簡主義、簡單就是潮”,利用今天的早上看了這部新的影集。兩位紀錄片主角在開頭就提到,太多感官的刺激佔去原本應該放著幸福的空間。
透過極簡主義讓我們知道,擁有更少也許會更好,懂得探究自己需要什麼? 不需要什麼?
兩位主角小時候就很窮,母親都有濫用藥物的問題,這讓他們體驗到生命不完整,也成為了小時候的好朋友。在片中他們說道:「如果你身邊的資源本來就不夠,你就會學習如何善用手上僅有的資源。」
其實很多時候,你身邊的很多東西只是增加負擔,卻無法幫你的人生增加價值。片中的紀錄片主角也曾經也是知名公司的最年輕中階主管,後來母親因為癌症而過世,讓他重新思考他要的是什麼?
他以為年薪達到六萬五千美元就會快樂,或者購買昂貴的家具就會快樂,收入越高花費也越高就會快樂,因為這就是美國夢,結果這些反而成為了一個惡夢。而我自己也曾經困在這個迷失裡面。
他通勤時間變得更長,花在螢幕時間變得更長,花在工作時間變得更多,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權力與金錢,就必須把時間花在這些上面,但美國夢的真正精神是自由,不是讓自己負債累累,放棄自由。也許他實現了美國命,但是人生的重心卻完全偏離。
我想問題並不是我們成長多少?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往哪一個方向前進?
行銷人員很擅長控制人性,創造我們原本不需要的商品給我們,現在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司與人才開始用數據追蹤你的所有行為,對你做行為與消費分析,然後發送廣告,讓我們潛意識覺得沒有這個東西不行,這是一個廣告最多的時代,一堆訊息不斷轟炸你「告訴你其實你不夠好」。
這讓我們以為「我以為擁有XX,我就會快樂」,我們透過購物取代歸屬與滿足感,這其實嚴重影響到人的內在精神,購物變成支持的力量,也是逃避的避風港。我們常常把金錢浪費在我們已經擁有的地方,其實我們應該花時間追求自己真正要的東西。
追逐美國夢,反而讓更多人產生更多的壓力、不滿與焦慮,人生被物品填滿空虛的內心,放棄健康、人際關係與熱情,不斷累積債務已填滿以消費驅動的生活。
櫃子都是滿滿的東西,一堆我們早已忘記曾經擁有的東西,當你擁有不對的東西越多,留給對的東西空間就會越少,你很難追逐真正的意義。片中提到他媽媽過世的時候,房裡有四個尚未開封的箱子,媽媽保留了四箱他小時候1到4年級的作業,因為她想保留一部份的他,他認為回憶不在箱子而是在心裡,其實這些保留物可以幫慈善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。其中還有一個經典的故事,片中人物提到: 「我曾經連續經歷過七次的職場晉升,反而在最後一次被開除失業了,接下來我該怎麼辦?」,這樣的故事不正也是我過去科技圈朋友現在常遇到的問題?
美國人平均有四張信用卡,為了維持某種形象,因為不斷的和別人比較,而讓自己承受不必要的負擔,只是為了得到某種社會獎勵。裡面的受訪者更提到社群軟體引起的群體社群整合症狀,讓我們變得比以前更愛和別人比較。
為了得到更多的財務自由,還是更多的創意?你可以試著現在一個月內連續每天去除一樣物品,看看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? 只留下能讓生活提升價值的物品。
我最近在整理的過程,也是常常會發現藏在抽屜深處很久沒看到的東西, 我也找到很多CD,但實際上我家裡根本已經找不到CD撥放器。
當你重新盤點生活清除擁擠,你可以問自己更有有意義的問題,想成為怎麼樣的人?我要如何定義人生的成功?
當人生變簡單了,可以把空間留給最重要的人事物,我們必須花點時間給自己獨處的時間,傾聽內心可以帶我們把帶到哪裡?
也許Less is More,我們可以擁有更多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與時間。
之前Netflix 2016年還有另外一片,極簡主義: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,也非常推薦大家可以一起搭配著看。